关于举办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04-20 13:53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遵照学校疫情防控教学工作方案,我校现正式启动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赛道设置

本次选拔赛将分别举办两个赛道: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自主选择参加(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赛道参赛规则要点)。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各学院及学工就业创业部门将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四、赛道参赛规则要点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参赛方式和要求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本科生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2416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31日及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31日前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研究生组

具体详情请联系我校举办方。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温度、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1.活动主题

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3.参赛项目要求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4.参赛组别和对象

1)公益组。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2022416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五、赛程安排

1.项目挖掘培育和报名(通知发布日期—2022531日)

本阶段主要进行宣传动员、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撰写项目文本,同时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进行系列培训。各参赛团队按照通知要求完成注册报名。

2.比赛与项目辅导(202261630日)

本次选拔赛分为项目计划书网评、项目路演赛两个阶段。

项目计划书网评: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查,确保项目参赛资料完整、真实,并邀请评委遴选路演项目。

路演阶段:对入围项目进行路演答辩(视情况采用网络视频连线方式或现场赛进行路演),包括参赛资料(计划书、PPT等)评审、线上会议会评等,评选出校赛各类奖项。

3.项目打磨与省复赛(202271-731日)

大赛举办期间,学校将组织评委对校赛中表现优异的参赛项目进行一系列项目打磨与辅导活动,最终按照学校推荐项目配额择优遴选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六、奖项设定与奖励政策

1.本次大赛设置奖项为:金奖2枚、银奖6枚、铜奖10枚,优秀指导教师6名,优秀组织单位2个。获奖团队将获得荣誉证书及相应创业扶持,并将从获奖团队中遴选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赛事。

2.本次大赛的获奖团队可优先入驻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食堂三楼),并享受学校创业学分置换政策。

3.获奖项目将获得我校创业基地导师团一对一的全程辅导,并可参加由学校组织或推荐的创业项目路演,获得投融资机会。

4.获奖项目将优先享受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等有关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

5.获奖项目还将优先享有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上报国家、省级项目的资格,并颁发荣誉证书。

七、工作要求

1.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广泛动员学生、教师积极参加此项赛事,同时应指定专职教师与辅导员各一人作为赛事联系人,协调落实比赛的具体实施;要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及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工作室、创新创业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现挖掘高质量竞赛项目;要深入挖掘校友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友创业项目参加竞赛,发挥大赛的品牌宣传作用,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2.在各类别学科竞赛等与大赛关联性较强的赛事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把提高本科生和教师、优秀校友参与度作为拓宽项目来源、提升项目层次的重要方面来抓,切实把好项目的质量关。

3.组建大赛导师团。本次大赛面向全校教职工遴选指导教师,为参赛团队开展创业项目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在创新创业工作领域具备业务专长或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认真负责,自愿为参赛团队提供指导服务。请各学院推荐5位以上指导教师并填写推荐表(详见附件一),经所在学院审核后于515日前报送至综合楼学生工作处207办公室何老师处。

4.各学院参加大赛的人数不低于15%、非毕业生班级每班应有2个以上团队网络报名参赛,参赛团队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准。

5.比赛报名方式。报名分为信息登记和网络报名两个步骤。自由团队(尚未有长期稳定的指导教师)可在带班辅导员处进行报名信息登记,汇总整理后交由学院赛事联系人报送;固定团队(已有长期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在学院或学校赛事联系人处进行登记。登记信息后参赛团队须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按要求完成网络报名,网络报名成功的团队方可参加校赛。

6.比赛报名材料:大赛报名表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详见附件二);项目商业计划书纸质版一份,电子版一份(不设定标准格式);其中纸质材料由学院收集报送至综合楼学生工作处207办公室,电子版材料(文件命名:赛道名称+团队名+团队负责人+学院,压缩包发送)由各学院统一打包发邮箱2315309621@qq.com

八、其他事宜

1.联 系 人:何老师

2.联系电话:027-81823312

3.邮箱:2315309621@qq.com(各学院统一打包发送

4.赛事交流QQ群:951152959

5.地址: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综合楼学生工作处207


附件一: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互联网+”大赛导师团队推荐表




附件二: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学生工作处

2022年41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7 10:46:05